第 1/67 頁,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文訊雜誌第365期--編輯室報告/前進的強大助力──感謝張榮發先生(2016-03-10)

◆封德屏  不知道《文訊》過往歷史的朋友,來到座落中山南路與仁愛路口「張榮發基金會」大樓,上了六樓我們工作基地,不是羨慕就是訝異,神情中透露著不解:一本不具市場性的小眾專業文學雜誌,怎麼會有這樣氣派的辦公處所?  2003年元月,國民黨當時在野,縮減預算的政策首先朝文史雜誌開…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文關懷/曾有的一段紅色奇航(2016-03-10)

◆晏山農 文化評論者 《天讎》由於故事緊湊翔實,且是首部揭發文革內幕的紀實小說, 發行之後迅即在台灣內部以「反共小說」之名熱捧,一時洛陽紙貴、廣議齊發; 不過,很快地有股想要戢止該書影響力的政治力道出現, 致使我在往後的歲月裡,都不時疑惑該書是否出了問題? 因為傳聞該書…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文關懷/關渡大宅門 音樂最大系(2016-03-10)

◆邱坤良/台北藝術大學兼任教授 北藝大音樂系從大學部到碩、博士班, 有最完整的音樂教學體系與優秀的師資陣容,以及管絃樂團與藝術新秀, 兩座系館內含大小不等的學術科教室與琴房、教師研究室、讀書室、圖書室, 並擁有一座具專業水準的音樂廳。 除了基本班底之外,國內外音樂名家、樂團…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文關懷/畫中遊(2016-03-10)

◆童元方/東海大學外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近來文學院與中文系合辦了一個畫展,只展出一幅畫, 就是北美館所藏、陳其寬1985年再畫的〈陰陽2〉, 原畫是陳氏在台北居住時追想自己40年前對昆明滇池民居的回憶, 如今東海的樹枝在微風的吹拂下為畫中山水加上新的維度, 畫上拉不平的地…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物春秋/堅持做一塊永恆的翡翠(2016-03-10)

◆林少雯 作家  「別人隨便怎樣說怎樣做,我自己總是要做好。就好像是一塊翡翠,不管別人怎樣說怎樣做, 我終歸是一塊翡翠, 我要保持我的顏色。」西哲的這句名言,可以概括來形容邱七七這位筆耕超過一甲子的資深作家,她的人,她的文,總是以本色示人,做到真正的文如其人。  七七八八將進…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物春秋/覆蓋(2016-03-10)

◆龍青 詩人  提起管管,認識他的人應該不約而同會想到《射鵰英雄傳》裡的周伯通。滿臉花影的周伯通武功高強,性情卻如孩童般純真、不拘小節,頑皮、任性得很,只要看到生平未見的武功,好奇心起,他都可以不顧自己已是武學大師的身分,向人磕頭、拜師求教。管老爺子也不遑多讓,他玩詩、玩畫、玩陶、…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物春秋/穿過黑暗有微光(2016-03-10)

◆林妏霜 清華大學台文所碩士  小說的核心意旨很明確,李金蓮想以寫實之筆,描繪微小之人與微小之物,雖然被命運所安排,認分卻也強悍。因為她自己就是依恃著微小生命經驗長大的人,特別能夠理解這樣的人生,她覺得「社會的主要舞台並不屬於他們,只有小說願意眷顧。」  冬日微雨,午後在紀州…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物春秋/花落葉猶青(2016-03-10)

◆季季 作家  陳星吟出身世家,但她毫不矯情,說話坦直如連珠炮,個性果斷豪爽,是個素樸而又浪漫的奇女子。  年僅22歲就成立晚蟬書店,是當時出版界最年輕的發行人。  她離台至今四十餘年,其間轉折只能慢慢追索……。  陳星吟是我第四本書《異鄉之死》(1970.1.3…

文訊雜誌第365期--人物春秋/全方位的作家林鍾隆(2016-03-10)

◆陳正治 台北市立大學中語系退休教授  林鍾隆是台灣光復後的本省第一代作家,也是一位作品又多又好的全方位作家。他除了撰寫教育文章、語文教學心得、雜文及翻譯名著外,對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的創作,更不餘遺力。  我認識林鍾隆先生有五十多年了,對他的生平與為人、語文教學的貢獻、兒童文…

文訊雜誌第364期--編輯室報告/相知相惜,相扶相重(2016-02-05)

◆封德屏  畢璞大姊無預警驟逝,雖是94高齡,仍令好友驚心與不捨。小她一歲,93高齡,近年幾度出入醫院的芯心大姊,硬是撐著病弱的身體,寫了一篇紀念的文章。寫稿期間,我十分擔心,叮嚀她的兒子郁斐,要注意母親狀況,不要勉強。郁斐說:「媽媽一定要寫,不然她心不安。」一周後完稿,第二天就暈…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文關懷/原住民文化的窺探:內部殖民的拆解(上)(2016-02-05)

◆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在後殖民理論盛行的今天,漢人總是指控西方帝國與東方帝國的侵略, 卻忘記了島上漢人移民對原住民的欺侮毫不遜色於帝國。 帝國殖民是外來的,漢人對原住民的歧視,則是屬於內部殖民。 對於這個殘酷的事實,當代的知識分子應該要具備勇氣來面對。  一九…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文關懷/來者是客?北藝大公園事件(2016-02-05)

◆邱坤良/台北藝術大學兼任教授 面對人潮般的遊客,北藝大應設法讓遊客變成藝文人口, 鼓勵師生假日(特別是學生社團)自發性舉辦展演活動, 校園環境與藝術展演更能讓遊客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有助於國民生活美學素養的提昇。  關渡疑雲  從車水馬龍的北投中央北路半走…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文關懷/有質感的出版品的家「房客」書店(2016-02-05)

◆林蔚昀 作家、波蘭語譯者 書本也許會、也許不會永久居住在書店或某個讀者的書架上, 但是真正的愛書人會把那個地方當成是書的家, 溫柔的對待書並且細心打理那個家, 而不是只把書當成過客,把書店或書架當成出租公寓。  店名來自羅蘭.托普(Rolanda Topora…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文關懷/政治or不政治,that’s a question----文學的社會(不)參與(2016-02-05)

◆朱宥勳 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文學是否應與政治緊密結合,其實不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 而是一個「要不要」的問題,關乎時代風氣和作家的個人選擇。 當我們說「文學不能自外於社會」的時候,意思並不是文學應該「指導」或「代言」社會, 而僅僅是「參與」――作為其中一分子,…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文關懷/遷徙的女性化(2016-02-05)

◆張怡微 作家、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台灣有相當多的移民作家,多年來作出了很大的成績,他們十分盡職、盡責地承擔了自己作為一個台灣作家的社會責任,關懷著在這座島嶼各角落裡生存的被遺忘的人。相信不久的未來,「遷徙的女性化」會成為台灣書寫重要的一部分。  由社會議題介入、或以報導…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物春秋/從南方出發:破除語言迷障的詩人(2016-02-05)

◆蔡明原 成功大學台文系博士候選人  文章要從一場政治案件審判的結辯語說起。  1987年,蔡有全與許曹德因為「台獨案」而遭到收押,擔任其辯護律師的陳水扁在審理庭答辯時最後以兩首現代詩作為結辯。在為政治犯辯論的法庭上朗誦現代詩是前所未見的事情,更令人關注的是怎樣的詩可以比慷慨…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物春秋/燒自己的火-----致明信與那些小房間裡的光(2016-02-05)

◆鄭艾祥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碩士   黑洞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會願意住在那裡。 他勇敢住了進去,也把自己鑄了進去,於是成為了今天的任明信, 我想,他終於不再需要詢問任何人關於他的作品的意見了。 因為他終於在詩中寫出了自己, 在那無介質的黑暗當中聽見了宇宙中…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物春秋/用筆指認新世界-------秀赫和他的《嬰兒整形》(2016-02-05)

◆石曉楓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嬰兒整形》是秀赫嘗試建立自我風格的開端,而這個開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他是一名流動的敘事者,有流動的閱讀與寫作習慣;而其文字風格與思維流轉,也如嬰兒之臉及嬰兒整形的想法般,充滿了新鮮的氣味。  大約2009年前後,開始耳聞本所博士班有名常…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物春秋/天上地下永相隨(2016-02-05)

◆芯心 作家  認識畢璞很早很早,她很獨立,什麼事都親自辦,性格不拖泥帶水,對人誠懇實在,是我永遠的知心好友,一生一世永相隨的摯友。  我的一位最知心老友畢璞,最近竟然離開了這個世界,真是想不到的事情!  她沒有過什麼大毛病,卻悄悄的在新年第一天走了,沒有任何徵兆,誰也…

文訊雜誌第364期--人物春秋/情逾一甲子的妯娌、摰友------悼二嫂畢璞(2016-02-05)

◆鍾麗珠 作家  自古以來,妯娌之間能成為摯友的,可能少之又少。  但我和二嫂,如果有人問我們,這輩子最要好的朋友是誰,我們肯定會互指對方。  我們不但喜好的事物有許多雷同,連個性也有不少相似之處。  最大的共同點便是:我們都同屬不善言辭、不擅交際的一類。 驚聞噩耗 …
第 1/67 頁,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跳轉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