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葉家興:「聽說」大陸很進步

http://www.cdnews.com.tw 2017-07-23 09:02:01
 一位在香港金融圈任職的朋友在臉書轉發《紐約時報》記者孟寶勒(Paul Mozur)7月18日發自上海的報導〈在中國大陸使用現金?你已經過時了〉,並鼓勵對使用科技沒有安全感的朋友親身一試:「來生活段時間就知道了」。另一位在小學教書的朋友神回覆「我不敢去,聽說很進步。」

 中國時報23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葉家興專文指出,這感覺《紐約時報》記者也有,文中提到:「我從香港搬到上海,在搞定手機支付的前幾周,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落伍。」他發現在上海,無論是點餐、購物、解鎖共享單車,沒有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生活處處碰壁。就連街頭藝人也把美國記者甩在了後面──他們擺出QR Code,以便路人直接用手機打賞。

 無現金社會的影響有多深,孟寶勒在報導中舉了個例子,一個同事3周前把銀行卡忘在了自動提款機裡,直到銀行打電話通知後,他才發現這件事。

 然而,《紐約時報》報導沒有提到的是,移動支付不僅是中國內地孤立的生態系統,更同步進軍海外。例如微信支付就在包括日本的13個境外地區,全球覆蓋了13萬家以上境外商戶,支持美元、歐元、日圓、韓圜、泰銖等10個外幣直接結算。日本今年上半年接受微信支付的商戶數增加6倍,交易筆數增長16倍,單日交易金額峰值更上升40倍。

 專文中說,早在前年底,《華爾街日報》就發布一個短片報導:「Mobile Payment: Going Cashless in China」,提到中國大陸2015年第2季利用移動裝置支付消費金額就已高達5400億美元。記者並在報導中實際示範如何僅用智慧型手機過一天的生活,使用移動支付,不僅方便,有時更比付現便宜。

 「先知資訊」(Knowing)的資料顯示,台灣人使用的前20大手機APP,沒有一個是台灣人自己做的。同樣地,大陸《第一財經日報》也曾專題報導,台灣的企業與人才被鎖定在硬體、晶片、代工等行業,卻錯過了整個互聯網時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跑慢了。

 專文並表示,「我不敢去,聽說很進步。」也許有著鐵飯碗工作的小學老師可以這麼想。但有夢想卻沒有父蔭的年輕一代,可以自絕於彼岸驚天動地的科技浪潮之外嗎?(吳靈芬編)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