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224期/關節舊傷好不了?中醫緩解有方

http://www.cdnews.com.tw 2017-07-11 00:11:49
《Step1》身體坐正,臀部能穩定在椅子上。腳掌平放貼地,雙腳距離與肩膀同寬,且膝蓋呈90度。
《Step2》兩腳腳尖慢慢向左轉,膝蓋不移動,上半身維持打直。
《Step3》同樣姿勢,腳尖慢慢再向右轉。
【作者/謝懿安;圖片/林后駿】

 腳踝扭傷、膝蓋疼痛……即便看診後暫時好轉,往往隔一陣子又發作。善用中醫調養有效改善舊傷,減少復發。

 30多歲的林小姐意外弄傷腳踝,原本認為是單純扭傷,等消腫應該就好,沒想到這痛苦竟長達1年。期間看過骨科、復健科,甚至風濕免疫科,卻還是治不好。每走一步就痛一次的折磨讓她吃不下飯,差點得了憂鬱症......

 「人的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關節傷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針傷科中醫師謝明憲說。

 生活中任何一個動作都會使用到關節,而走路跌倒踩空、車禍意外、工作或運動長期使用特定部位,都有機會造成關節受傷。謝明憲指出,僅以關節炎來說每5~6人中就有1人飽受痛苦,若將其他關節病變加入,比例更高。

 關節一旦受過傷而沒治好,容易造成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局部壓痛、天氣變化易痠痛等後遺症,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從中醫觀點,關節舊傷久治不癒,可能與結構錯位、個人體質兩大因素有關。

 義大大昌醫院中醫科主任陳泰佑指出,關節結構複雜,包含硬骨、軟骨、關節囊、韌帶、肌腱等。因關節是很穩定、密合的結構,一旦損傷破壞,不僅會發炎疼痛,若沒有妥善治療,就容易一再復發。

 當關節受傷時,中醫師會依病史及觸診方式檢查,先排除是否為骨折、神經血管損傷、韌帶斷裂等急重症,優先轉診骨科處理。若無嚴重組織受損,則可進行後續中醫治療。

 中醫優勢在於,可同時透過手法、針灸、中藥多管齊下,加上平日保健,有效治癒關節舊傷。

 《手法》調整錯位關節

 中醫傷科中有「骨錯縫、筋出槽」的治療觀念,意即利用徒手方式,將錯位的筋骨變化還原,並將延伸的筋膜、肌肉理順,有效緩解疼痛。

 「如果骨頭位置跑掉,休息再久都不會好,」謝明憲一語道破。有些骨頭輕度的位移改變在現代醫學診斷上不足以列為疾病,但臨床上這些微細的變化往往是舊傷好不了的關鍵。

 以腳踝扭傷為例,謝明憲指出,急性期正在發炎、腫脹,絕不能隨便推拿或拉扯。但當觸診後,判斷扭傷有合併關節錯位,他會運用手法,將骨頭輕推回正,確保走路時受力均勻,以減少行走時的疼痛,進一步避免因疼痛長期不敢活動而導致的關節沾黏,演變成踝關節舊傷。

 《針灸》疏通氣血、改善沾黏問題

 關節受傷難好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關節的血管少,血液供給有限,營養不易送達,需要比較長時間修復,而針灸可以有效疏通氣血,刺激循環。

 有物理治療師資歷的歧伯齋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彥光發現,靠近關節的組織屬於比較深層、血液循環差,透過物理治療方式效果有限。但透過針灸,直接深入點位,有效疏通氣血,加速受傷組織的復原。舉例來說,常見的網球肘透過針灸就有不錯的效果。

 針灸也能把關節沾黏的部位化開。陳彥光曾遇到腳踝慢性扭傷的患者,因踝關節些微錯位,導致組織不當增生而沾黏,疼痛不已。「一開始真的調不動!」但他利用針灸,把沾黏組織、肌肉鬆開,再搭配手法,慢慢將錯位關節導正,最後順利把關節復位。

 《中藥》從根本強壯筋骨

 關節容易反覆受傷,除了因結構改變而不穩固所引起,體質強弱也是因素。

 陳泰佑表示,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小孩因肝腎逐漸充盈,即便是骨頭斷掉,也能很快恢復。但年長者肝腎虧虛,氣血較不足,一旦受傷就很難好。

 此外,受傷部位的關節也對天氣變化敏感。謝明憲指出,長期處於濕冷環境、當面吹風,或是喜飲寒涼,都會讓風、寒、濕邪進入體內,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導致關節容易痠痛,在中醫裡稱為「痹證」。

 因此,除了處理結構性的傷害外,中醫也會依據病患狀況,決定用補氣養血、補養肝腎、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等中藥調理,從根本改善體質,自然不容易受傷,也減少病情反覆發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