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232期/為什麼病好了卻下不了床?

http://www.cdnews.com.tw 2018-03-16 01:25:14
【作者/陳俊辰、楊雅馨;圖片/盧亞屏繪】 

 治好攝護腺癌,卻尿失禁;乳癌切除後,遠離了泳衣;換人工髖關節,竟無法行走;中風救回一條命,同時也失能……生病,縱使做了很多檢查和治療,原來的狀況是改善了,可是臥床期間,手腳愈來愈不聽使喚;出了院,再也離不開輪椅。治病卻賠上整體健康、健保快要倒、醫護也血汗,三輸局面的嚴酷現實。台灣問題出在哪?許多國家也出現醫療照護體系失靈的挑戰,怎麼解決?全球正掀起「價值醫療」改革潮,有新思維,才有新作為,價值醫療為三輸僵局帶來解方。

 案例1》林太太有糖尿病,平常不愛運動,在家一跌倒,髖關節骨折。因傷口癒合慢,醫師告知儘量臥床休息,她的手腳和認知功能卻因此急遽下降。出院後,吃鎮靜藥物才能好好睡覺,家人只敢讓她坐輪椅或乾脆不給下床,生怕再摔倒。

 案例2》陳小姐32歲、未婚,罹患乳癌第二期。醫療團隊考量全乳房切除手術恐將使她的身心造成重大創傷。和陳小姐討論後,決定先做「手術前輔助化療」,腫瘤縮小一半,順利做局部切除手術,成功保留乳房。

 案例3》王伯伯身上有好幾種慢性病,一天吃20幾顆藥,單是控制心衰竭、高血壓的藥物就佔三分之一,整天昏沉沉,路都不大能走。家屬從報章雜誌發現有「老年藥物整合門診」,就醫後才將藥物減到個位數,病況沒變差,精神變好。王太太嘆:「每一科醫生都想把他看的病顧好,整個人生活反而壞了。」

 一個人的健康被切成好幾段,病人東奔西跑做了一堆檢查和治療,卻不保證疾病會變好,甚至影響到日後生活。這是每個台灣人都可能遇到的狀況。

 不只台灣,現今歐、美、日、中、韓等國家都遭遇相似困境。《台灣家庭醫學雜誌》一份研究指出,源於西方的醫療系統如美國以器官分出很多專科,但是看病費用愈來愈貴、看醫生不方便、照護成效不佳的挑戰陸續撲面而來。

 回到一個根本問題:病人上醫院是為了治病,還是想快快回到生病前的生活?近年國際上掀起一陣全面檢討醫療體系的浪潮。

 結論是,醫療應把追求患者生活品質看成最重要目標,簡稱為「價值醫療」,強調「病人的好處」永遠要擺在「醫院執行任務的方便」前面。根據國際健康照護成效測量聯盟(ICHOM)統計,至少已有32個國家的醫療機構導入該體系。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32期】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