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學生福建同赴一場守望古厝之約

http://www.cdnews.com.tw 2017-07-23 12:18:05
 中新網23日電,「台灣文化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閩南地區,因此從兩岸交流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學生、年輕世代來到這裡認識閩南文化意義尤深。」21日,在福建考察閩南古建築群的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林美吟如是説。

 來自兩岸16所高校的近百名大學生、指導老師相聚福建,17日開始參與為期一週的2017年第三屆兩岸大學生閩南聚落文化及傳統建築調查夏令營,在行走中感悟悠久的閩南傳統文化,在學術的廣闊原野中獲得專業上的提升,在實踐的體驗中獲得合作的快樂。

 連日來,兩岸師生走訪永春五里街、普濟寺、德化清代窯場作坊、德化瑞村等頗具閩南古建築特色的村鎮、景點,並分組展開調研。第一次來到泉州的金門大學建築系學生沈奕彤告訴記者,參加這樣的夏令營完全是興趣使然。

 一直醉心於傳統閩南係建築的沈奕彤此行受益匪淺。「此次參訪過程中,我們既能看到不少與台灣、金門等地相同的紅磚建築,也不乏白墻黑瓦或者是木構,還有編竹夾泥的建築方式,從中可以看出當地民眾就地取材的智慧,以及建築地域性的特徵。」

 作為兩岸文化交流往來的主要載體,閩南文化及其傳統文化遺産越來越受關注。為了讓兩岸學子更好地了解閩南傳統文化、解讀閩南傳統建築,增進兩岸高校與文博科研單位的産學研合作,讓兩岸大學生共同參與閩南文化的保護、研究與傳承,自2013年以來,泉州先後舉辦了四屆兩岸大學生夏令營活動,為兩岸大學生參與閩南文化研究的校館合作打開一扇大門。

 已經連續三年參與該活動的台灣華梵大學建築學系學生林孟亭説,閩南古建築中深藏的文化底蘊,是吸引我們一來再來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我們看到的許多古建築雖然年久失修,但是可以看出當地政府、村民想要保護它們的意識十分強烈,這值得我們好好去研究,尋求一個更好的保護措施。」

 在台灣華梵大學建築學系教授蕭百興眼中,台灣學生應該更全面地了解大陸。而對於兩岸學生來説,這樣一場守望古厝的約定,其意義不只在於參觀。

 「年輕人也許還不夠成熟,但從現在開始接觸、關注、思考古建築保護這個議題,以他們的創造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找到更符合時代發展的一條路,我想這也是這場約定最重要的意義所在。」蕭百興説。

 活動期間,兩岸導師及營員們通過走訪、考察,還將設計製作傳統聚落、建築的保護、利用,旅遊發展、文化復興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及規劃設計作品,完成各自的閩南建築調查作業。(吳靈芬編)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