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591期/中日韓和解 台灣經貿熱鍋螞蟻

http://www.cdnews.com.tw 2016-02-05 16:25:45
文/辜樹仁

 二月初,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十二個成員國,在紐西蘭簽署協定,亞太經貿整合取得重大進展,接下來經各國國會批准後,就可生效實施。

 除了TPP,過去一年中日、日韓關係解凍,中日韓三國高峰會重新召開,替中日韓自貿協定(FTA)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注入強心劑,談判將加速進行。

 這些台灣都想參與的區域經貿整合,在台灣缺席下,正加速發展,讓台灣的時間壓力愈來愈大,也將是五月即將就任的台灣新總統,最大的對外經貿挑戰。

 台灣最急迫的壓力,就是TPP,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前就會生效實施。

 根據TPP章程規定的最低標準,批准TPP的國家GDP總和,佔所有會員國GDP總和八五%以上,且有六國以上批准,就可生效實施。

 按照最新統計,美國GDP佔比六二%,日本一七%,兩國國會是否批准,事關TPP能否順利上路。

 日本方面應無疑義,因為執政的自民黨掌握國會多數席次,安倍政府應可順利讓批准案過關。

 美國的不確定性就稍大,雖然總統歐巴馬希望在年底卸任前,國會能批准,但掌握國會多數席次的共和黨,部份議員已放話,不會在今年將批准案排入議程。

 儘管如此,TPP生效實施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對台灣來說,就是喘息時間是長、是短的問題。

 中日韓 關係回溫

 不那麼急迫,但對台灣影響與壓力更大的,是原本因歷史與東海領土主權糾紛,三、四年前陷入冰點的中日與日韓關係,冰山已開始融化,預料有助於加快中日韓FTA和RCEP的談判速度。

 首先是中日關係。二○一四年底北京APEC場邊,習近平和安倍晉三舉行了半小時「習安會」,是○八年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事隔六年後,中日兩國領導人首次會面。

 直到去年底,兩人已利用國際會議場合,會面四次,象徵兩國關係正在回溫。

 接著是日韓關係。韓國總統朴槿惠在一三年初上任後,原本一直不願見安倍。直到一四年初,才在荷蘭海牙國際核能安全高峰會場邊,給歐巴馬面子,兩人一起與安倍召開美日韓高峰會。去年下半年,兩人又再舉行了兩次高峰會,雖沒有具體成果,但恢復了兩國高層溝通管道。

 最具突破性的發展,是兩國終於在去年十二月底,就懸宕已久的慰安婦道歉與賠償問題,達成共識、簽訂協議。

 「隨著中韓、日韓關係正常化,東北亞政經情勢就會跟著質變,」韓國東亞研究院院長李淑鍾(Lee Sook-Jong)在評論報告中寫道。

 中日韓三邊關係出現質變,甚至重大突破,背後是領導人權力鞏固、經濟現實需要,以及大國在東北亞合縱連橫所促成的。

 中國「睦鄰」鞏權

 對中國來說,一四年底到一五年中,習近平已藉反腐名義,處理掉周永康、徐才厚兩隻大老虎,權力比一二年底剛上台時更加穩固。

 「這讓習近平在外交上有更大的揮灑空間,改善中日關係的彈性因此變大,」《日本經濟新聞》推測。

 《日經》同時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壓力增大,如果放任中日兩國繼續對立,將不利吸引外商投資,對中國經濟的穩定有害。

 此外,TPP已簽署,中美在東亞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中日對立只會將日本推向美國,也給日本在南海結盟東協國家抗衡中國威脅的藉口,不利中國在亞洲建立主導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在中國媒體上發表的評論就認為,「周邊地區對於中國極其重要,與周邊鄰國的關係如何,直接關係到中國崛起的成敗。」

 日、韓 美國說不准再吵了

 對日本來說,在國內,安倍的經改政策初見成效,新安保法在國會過關,一四年底率領自民黨在國會選舉中大勝,去年底又成功連任首相,任期將持續到一八年,不論黨內黨外,幾乎無人可以挑戰安倍的政治地位。

 「權力穩固,讓安倍在外交上有更大的揮灑空間,」《金融時報》認為。

 對外,日本是東北亞三國中,唯一與另外兩國關係都不好的國家。中韓已簽訂自貿協定,政治關係也愈走愈近,日本與中韓若繼續對立,將不利日本在東亞的地緣政治經濟競爭,改善關係的壓力,自然愈來愈大。

 對韓國來說,美韓同盟關係穩固,簽訂了美韓、中韓FTA,也加入了亞投行,和中美兩強關係都很好。

 「韓國在東北亞國際關係的唯一缺口,就是日本,必須盡早補上,」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朝鮮半島問題專家朴成泰(音譯,Sungtae Park)指出。

 美國壓力,更是日韓和解最大的推手。日本和韓國是美國在東亞兩個最重要盟國,也是美國重返東亞的戰略支柱。

 「兩個盟國爭吵不休,不但消耗美國在東亞的外交資源,不利美國與中國的競爭,也不利北韓問題的解決,」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研究報告指出。

 美國因此就由歐巴馬親自出面,邀請安倍晉三和朴槿惠,在過去兩年兩度召開美日韓三邊高峰會,給日韓兩國和解,同時施加壓力。

 「我們呼籲日韓在處理敏感歷史問題上,雙方能夠克制,」美國國務卿凱瑞,在去年五月訪韓時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日本處理歷史問題時,應以睦鄰為原則……,韓國對日本的態度,也應該更有彈性。」

 在和解氛圍下,去年十一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與安倍晉三、朴槿惠三人,在首爾恢復了中斷三年的中日韓高峰會。

 三人最重要的共識,就是要加速中日韓FTA和RCEP的談判進程。今年一月中旬,就馬上舉行了中日韓FTA第九輪談判。

 這個趨勢,加上TPP已進入各國國會審查階段,對參與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關係陷入瓶頸的台灣,產生很大的壓力,也是即將在五月就任總統的蔡英文,最急迫、最重要的對外經貿挑戰。

 雖然高峰會沒有達成實質成果,也沒有根本解決三國在歷史與東海主權的歧見,中日與日韓民眾也仍然互不信任。但恢復高峰會,代表中日韓三國關係確實朝向和解的趨勢發展。「光是讓李克強、安倍晉三、朴槿惠三人願意在同一個房間開會,就是一個成就,」《外交家》雜誌形容。

(來源/《天下雜誌》591期2016年2月3日~2016年3月1日)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