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東亞區域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

http://www.cdnews.com.tw 2016-03-05 07:06:02
(一)前言
    
  二月十五日,美國首次以東道主身分邀請「東協」10國領導,在加州召開為期兩天的高峰會,首日主要討論經濟議題,歐巴馬表示希望與東協國家擴展貿易及投資,爭取更多國家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次日議程聚焦南海爭端,美期能藉峰會發表強硬立場一致的聯合聲明,然因東協成員並非全為主權聲索國,以致未獲各方同意。但華府指出,此次峰會至少傳遞美國將繼續深耕亞洲訊息,同時宣稱今年5月歐巴馬赴日參加七大工業國峰會時,將順道訪問越南、寮國,有國際觀察家稱,此舉似在進一步拉攏亞太國家對付日益強大的中共。近年來,大陸面對來自美、日戰略壓力,以及與東協國家經濟競合關係變化,刻正透過政治、外交等手段因應,另責成有關部門加強東亞地區經濟增長變革研究,尋求自身發展新模式。

(二)東亞區域經濟特性
   
 中共指出,邁入21世紀東亞經濟在增長過程中呈現兩個問題:一是嚴重依賴外部需求市場,當全球經濟發展趨緩,從而導致內需不足、增速衰退;二是東亞各國產業分工與結構同化現象嚴重,加劇經濟體間之惡性競爭,以及與歐美國家的貿易摩擦。其特徵分析如次:

〈1〉貿易方面
   
 考慮1990年代以來東亞13個經濟體〈日本、韓國、大陸、香港、澳門、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蒙古及中華民國〉的出口導向政策,是以採用貨物與服務貿易占GDP比率做為衡量國家貿易發展特徵。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資料,分析各方出口貿易變化情況,其中大陸、印尼、韓國、菲律賓、蒙古等相近,出口貿易額占GDP比重約50%;泰國、越南、台灣、馬來西亞、澳門平穩增長,趨向100%水平;日本出口貿易額占GDP比重不高僅10%左右;香港、新加坡波動上升逾200%,惟其主要是轉口貿易形式。

〈2〉投資方面
   
  衡量係以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占GDP比重,作為該國引進外資水平之依據。由世界銀行數據庫資料顯示,東亞樣本國家及地區淨流入存在一定程度差異,其中:日本、韓國、台灣等是對外直接投資大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處於中等水平,均積極引進外資;香港、新加坡FDI波動較大;蒙古處於穩步上升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